近段时间以来,部分企业利用消费者对医疗器械分类认知不足进行误导宣传。其中,某些品牌宣称其LED红光产品为“二类医疗器械”,但根据国家药监局最新医疗器械分类指导原则(如图示文件),该宣传存在重大合规漏洞,且技术路线本身面临科学性质疑。
早在23年11月(见下图),相关部门就已发部“近视控制类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”的征求意见通知,截止目前,在没有公开发布征求意见结果的情况下,仍按国家药监局最新医疗器械分类指导原则来判定!
“以非激光光源(如LED红光)直接照射眼底(视网膜黄斑区)用于近视控制的产品,一律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,分类编码16-05。”
LED类哺光仪产品若以红光直接照射眼底实现近视干预,则必须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。当前其以led红光属于“二类器械”身份推广的行为,涉嫌:
1. 刻意规避监管:三类器械需通过严格临床评价及审批,二类审批流程相对简化;
2. 误导市场认知:利用“二类备案”“升级迭代”等信息暗示产品安全性已获充分验证。
机制矛盾:文件第2条第3款明确,仅当产品通过视标移动调节睫状肌(如传统弱视训练仪)时,才可按19-01分类管理。直接照射眼底的LED红光缺乏循证医学支持;
权威警示:北京同仁医院专家公开指出,非特定波长/强度的LED红光长期照射可能造成视网膜代谢紊乱,部分LED哺光仪品牌已引发用户视敏度下降投诉;
研究缺失:据检索得知,国内外近三年均未收录到任何LED红光控制近视的临床对照研究。
此次通过led类哺光仪产品的调查得知“三类产品二类化”操作,折射出更严峻的行业失序:
国家药监局2024年已启动光疗类器械专项整治,明确将“降类申报”“适应症夸大”列为打击重点。企业若持续以擦边球策略营销,不仅面临产品下架风险,更将重创行业公信力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东北女子在普洱一酒店遭毒蛇咬伤注射十六支血清抢救,自述时隔两年仍时常头晕
惊天反转!马斯克特朗普撕破脸互撕,特斯拉暴跌万亿,股民受伤,网友吃瓜!神评:一切早有预示
0-3被打爆!开局即生死战 FIFA第9连续三届无缘世界杯?曾4次捧杯
赵继伟22分 胡金秋空砍20+14 周琦被驱逐 全运会辽宁83-68四川
活动回顾 丰子恺外孙杨子耘做客普陀区图书馆,与孩子们一同走进丰子恺的漫画世界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消息称 watchOS 26 支持苹果 Apple Watch Series 6 及以上机型
英伟达RTX PRO 6000测试出炉:相比RTX 5090平均游戏性能提升 9%